期刊家
学术期刊
科普期刊
出版社
图书
会议
我的购物车 0

建筑结构学报

建筑结构学报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建筑学会
  • 分类:   建筑科学与工程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869
  • 国内刊号:  11-1931/TU
  • 期刊定价:    ¥696
  • 起订时间:   2024年05月
  • 创刊:   1980
  • 周期:   月刊
  • 出版社:   建筑结构学报
  • 发行:   北京
  • 语言:   中文
  • 主编:   陈以一
  • 邮发:   2-190
  • 库存:   99
  • 邮编:   100835
期刊收录
期刊荣耀
      • 期刊详情
      • 栏目设置
      • 期刊荣誉
      • 期刊文章摘录
      • 相关期刊
      • 成交记录
      • 点评详情
      服务推荐
      • 期刊投稿
        1-3月见刊
      • 订阅咨询
        一站式咨询服务
      • 杂志投稿
        在线杂志订阅
      • 发表咨询
        专人持续跟踪服务

      期刊详情

      • 期刊介绍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
        • 出版地方:北京
        • 快捷分类:建筑
        • 国际刊号:1000-6869
        • 国内刊号:11-1931/TU
        • 邮发代号:2-190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大16开
        • 下单时间:1-3个月
        • 业务类型:杂志服务

      建筑结构学报简介

      • 本站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建筑结构学报》官方网站。办理业务请联系杂志社。

        《建筑结构学报》(CN:11-1931/TU)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本刊在线订阅限时优惠价696元

      杂志文章特色

      • (一)《建筑结构学报》论文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能够概括文章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标题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

        (二)《建筑结构学报》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三)《建筑结构学报》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四)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五)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

        (七)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着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

      杂志分析报告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年度期刊评价报告(本刊综合数据对比及走势)

      •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建筑结构学报栏目设置

      基础理论与共性技术,混凝土及组合结构,结构抗震专题,金属结构,学术论文,结构抗风专题,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与组合结构,组合结构,装配式结构,结构抗火专题,结构抗震及减隔震专题,空间结构,组合结构专辑,竹木结构,结构抗灾及减灾专题,结构减震(振)及抗震专题,再生混凝土专题,木结构,地基基础,综述评论,“高性能建筑结构钢材应用关键技术与示范”专题,地基基础与地下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及组合结构,结构加固,结构隔震及减振专题,风工程,结构消能减震及隔震专题,结构抗火及抗爆专题,高层建筑结构,钢及组合结构,结构耐久性专题,地基基础及地下结构,钢结构,RCSSE前沿,BIAD工程实践,结构抗震与减震专题,木结构及砌体结构,工程实践,结构隔震与减振专题,高性能工程结构,基础理论及共性技术,隔震及消能减震专题,工程结构运维诊断与提升(2021年度全国学会期刊出版能力提升计划),大跨度结构专题,大跨度钢结构,钢结构与组合结构,结构健康监测,桥梁结构,大跨度结构,雪荷载研究,智能建造专题,冲击与振动,砌体结构及石结构,结构设计,地基基础与地下建筑,风工程专题,灾害调查,庆祝《建筑结构学报》创刊四十周年(1980-2019),地基基础及地下建筑,规范讨论,地基基础及地下工程,规程解读

      期刊文章摘录

      摘要:对于可恢复功能防震理念,要求结构在保护生命的前提下,能够在震后快速恢复使用功能,尽量减少对正常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依据该理念,作为可恢复功能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合理应用摇摆、自复位、可更换和耗能等四种机制,将损伤集中于可更换的耗能构件或部件,从而保护主体结构,使其无损伤或可快速修复。因此,结构功能可在震后及时恢复。利用这些机制,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在材料、构件和体系三个层次具有不同的实现方案,包括摇摆结构、自复位结构、可更换构件/部件结构和复合自复位结构。基于可恢复功能的设计和评估方法,采用恢复时间、经济损失等更加直接的指标,为这一新型结构体系的应用奠定基础。目前,应提出更多的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新体系,而进一步研究该类结构的关键构造和动力特性,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法并形成统一的设计规范,应成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作者:吕西林,武大洋,周颖

      摘要:木结构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主要传承形式。现代木结构作为装配式建筑形式之一,在发达国家已有百余年历史,主要形成了以轻型木结构、胶合木结构和木混合结构为代表的结构形式,而近年来现代木结构在我国科研与应用领域也得到广泛关注。对我国现代木结构研究开展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主要从五个方面系统梳理了我国现代木结构的研究进展,即材料性能及加工、构件性能及创新、连接性能与进展、体系研究与开发、防火研究及需求。通过对我国现代木结构材料、构件、连接及体系等研究工作的全面梳理,分析了我国现代木结构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指出原材料可持续利用、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关键技术创新与研究、设计理论与规范体系完善等研究趋势,可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同时也将有助于推动相关工程应用的开展。

      作者:刘伟庆,杨会峰

      摘要: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具有抗侧刚度大、承载力高、室内空间规整等优势,是我国预制混凝土高层住宅最常用的结构型式之一。按照墙体构造的不同,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主要包括实心剪力墙体系、叠合剪力墙体系和夹心保温剪力墙体系三大类。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与总结,明确不同类型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构造特点、受力性能及其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有关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技术标准情况,并对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薛伟辰,胡翔

      摘要:为促进高性能结构抗多次多种灾害全寿命性能设计理论研究在我国的发展,详细介绍了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建立了其基本研究框架。对高性能结构在全寿命周期内可能遭受的多种灾害单独作用和联合作用的发生概率模型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以碳化腐蚀作用和风致疲劳作用为例,论述了在结构全寿命周期内由环境作用引起材料及构件退化的时变模型研究现状,为开展多次多种灾害作用下高性能结构的全寿命性能分析研究提供了方向,并系统介绍了多种灾害作用下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和考虑灾害损失成本的结构全寿命抗灾性能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结构抗多次多种灾害性能设计方法,能够合理地解决传统设计方法中未考虑多种灾害联合作用和结构性能退化问题,对于建筑结构设计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宏男,郑晓伟,李超

      摘要:为研究中美两国规范设计理念的不同,依照中国规范规定确定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按50年超越概率为2%的地表峰值加速度基本相当的原则,确定了美国规范地震作用的对应参数,选择两栋相同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进行了设计。建立了空间弹性分析模型,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了结构的弹性地震响应,对结构的动力特性、结构位移、构件尺寸及配筋等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按照美国规范设计的结构自振周期比中国规范的长;结构侧移更大;梁、柱截面尺寸比中国规范设计的小,楼板厚度比中国规范设计的大;按两国规范设计的结构总体用钢量基本相当。分别按两国规范选取10组地震波进行了动力弹塑性分析和结构倒塌概率分析。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按照中国规范设计的结构有8条波的计算结果超过规范限值,而按照美国规范设计的结构只有3条波的计算结果超限。

      作者:肖从真,刘鹏,徐自国,夏昊,闻松,侯晓武

      成交记录

      下单时间
      商品金额
      商品数量
      交易人
      2023-04-23 17:51:34
      ¥696
      1/件
      核*

      点评详情

      评论 共0条评论
      发表评论
      • 免费
        咨询
      • 订阅咨询
      • 期刊推荐
      • 联系电话
        发表咨询:023-6549-4411
        订阅咨询:023-6033-8768